1.每天饮用新烧开的水。水烧开1~3分钟即可,烧开后应加盖放置在阴凉处保存,以防细菌进入和繁殖。
2.桶装水开启后应在一周以内喝完。
3.净水器应该缩短清洗和更换滤芯的周期,最好不要超过1个月就清洗1次。
4.饮水机不要放置在阳光直射的地方,因为夏季高温加上充足的阳光,会使蓝绿藻滋生,对水质造成新污染。
5.水杯、水壶要每日清洗,尤其是不透明材质生产的水杯内部,容易成为卫生死角,需要特别注意。
夏季也是野外游玩的好时节,清亮、凉爽的山泉水往往让人欲罢不能,急欲饮之而后快。此时需要提醒大家的是,野外环境中的水绝不能仅以清亮来判断安全。清澈透明的泉水中完全可能含有肉眼看不见的病原体,比如可以导致胃肠炎的空肠弯曲菌、致病性大肠杆菌、隐孢子虫卵、鞭毛虫卵等。水源地周围活动的人、牛、羊、猪、飞鸟等的排泄物都可能造成野外水源污染。野外活动时建议带上便携式净水装备,以保饮水安全。如果不得不饮用野外的生水,最为简便的方法是让阳光直接烤热水壶到烫手的温度,保持30分钟以上,也可起到一定的杀菌效果。
主动补水让身体水分充足
水的比热容很大(可以吸收较多的热量而不至温度升高),而且皮肤水分蒸发和出汗时可以带走较多热量,因此让身体拥有充足的水分是夏季体温调节所必需的。尤其是大脑、心脏这些高度含水的器官,水化不足时其生理功能将受到严重影响。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》推荐每人每天应该摄入至少1500毫升的水。夏季里出汗多,饮水需求量更大,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热带地区成年人的每天饮水量应为4.1~6.0升,这个数量可以作为我们夏季高温天气时的参考。
有研究表明,人在口渴时已经处于微脱水状态,单凭满足口渴感的饮水只能补充机体失水量的40%~60%,因此主动补水十分重要。据研究,少量多次定期饮水、无口渴感觉时也按时饮水,是预防热损伤和脱水的有效方法。具体做法是:每2~3小时饮水1次,每次100~200毫升,也可根据个人和温度减少或增加饮水间隔时间和饮水量。饮水时先含在口腔内一段时间,缓和口渴感觉后再咽下,千万不要暴饮。
足量喝水对于血液黏稠度较高的老年人,具有心血管、肝胆、泌尿、关节系统疾患以及痛风、肥胖或长期卧床的病人,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高温下的强体力劳动者,更应注意足量水分的补充,以免脱水过度而发生中暑。
需要注意的是,下列人群不宜过多喝水:肾病、心衰、呼吸道感染、青光眼和肝功能不全的患者,以及其他医生嘱咐不能多喝水的情况下,都需严格控制饮水的总量